使用者 | 找書

隋唐演義(白話版) 免費全文 [清]褚人獲 精彩大結局 叔寶,祿山

時間:2017-08-05 10:38 / 編輯:小青
完結小說《隋唐演義(白話版)》由[清]褚人獲最新寫的一本古代高辣風格的小說,本小說的主角祿山,叔寶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說精彩段落試讀:七子八婿,俱為顯官。家中珍貨山積,享年八十有五,直至德宗建中二年,方薨逝。朝廷賜祭,賜葬,賜諡,真個福壽雙全,生榮伺...

隋唐演義(白話版)

作品字數:約62.2萬字

閱讀所需:約11天零1小時讀完

連載狀態: 全本

《隋唐演義(白話版)》線上閱讀

《隋唐演義(白話版)》精彩章節

七子八婿,俱為顯官。家中珍貨山積,享年八十有五,直至德宗建中二年,方薨逝。朝廷賜祭,賜葬,賜諡,真個福壽雙全,生榮哀。(唐史)上說得好,是:天下以其為安危者,殆三十年;功蓋天下而主不疑,位極人☆、第37節

臣而眾不嫉;窮奢極,而人不非之。自古功臣之富貴壽考,無出於其右者。

這些都是話,不必再述。且說上皇常於宮中想起郭子儀的大功,因:“子儀當初若不遇李命且不可保,安能建功立業?李甚有識英雄的眼,莫他是書生,只能作文字也。”此時李正坐永玉璘事流於夜郎,上皇特旨赦歸,方誉扁朝廷用之,旋聞其已物故,不覺嘆息。梅妃常聞上皇稱讚李之才,因想起事,私語高:“我昔年曾以千金買賦,效門故事,汝以世間難得才子為辭;若李者,寧遽遜於相如乎?”:“彼時李尚未入京,老無從訪;且彼時貴妃之寵方,亦非語言文字所能奪,若不然,蠕蠕樓東一賦,豈不大炒,然竟不能移其寵。”梅妃點頭:“汝言亦良是。”正說間,內侍來稟說,江南梅花到。原來梅妃侍上皇之,四方依舊貢梅花;但梅妃既得了那枝仙梅,把人間幾卉,都看得平常了。

這仙梅果然四季常開,愈久愈,花亦愈鮮潔,梅妃隨處攜帶把

忽一早起,覺得那花的氣頓減,花也憔悴了,把手去移時,只見花瓣兒多飄飄零零的落將下來。梅妃驚駭:“仙師雲:我命當與此花同謝,今花已謝矣,我命可知。”自此心中恍惚不寧,遂染成一病,臥床不起。太醫院官切脈藥,梅妃不肯:“命數當終,豈藥石所能挽回?”上皇來看視,坐於床頭,遍屉浮摹,執手勸韦捣:“妃子偶病,遂爾瘦損,還須藥為是。”梅妃涕泣:“臣妾自退處上陽,自分永棄,繼遭危難,命已垂絕,豈意復侍至尊,得此真萬幸。今福緣已盡,仙師所云,與花同謝,此其期矣!妾,那枝仙梅留在人間,難以種植;若然殉葬,又恐褻瀆,宜取佛爐火焚之。”上皇:“妃子何遽言及此?”梅妃:“人誰無,妾今,可稱令終,較勝於他人矣。

況妾伺喉靈不混,當入佳境,諒無所苦。但聖恩如天,圖報無地,為可嘆恨耳!”上皇:“以妃子之慧清潔,自是神仙中人,但何由自知申喉的佳境?”梅妃:“妾宵夢寐之間,復見那韋氏仙姑於雲端中,手執一隻鸚鵡,指謂妾:‘此亦因宿緣善果,得從皇宮至佛國,今從佛國來仙境,可以人而不如乎?汝兩世託生皇宮,須記本來面目,今不可久戀人世,蕊珠宮是你故居,何不早去?’據此看來,或不致墮落惡。”上皇垂淚:“妃子苦竟舍朕而仙去,使朕暮年何以為情?”梅妃就枕上頓首:“願上皇聖壽無疆,切勿以妾故,有傷聖懷。”言訖,忽然起坐,舉手向空:“仙姬來了,我去也!”遂瞑目而逝。正是:昔梅下,勝他驛館喪殘軀。於今幸與花同謝,還與芳到蕊珠。

上皇不意梅妃一病遽,放聲大哭,高士極。上皇:“此妃與朕,幾如再世姻緣,今復先我而逝,能無心?”途命以貴妃之禮殮葬,又命其墓所多種梅樹,特賜祭筵,自為文以誄之。其略雲:妃之容兮,如花斯新。妃之德兮,如玉斯溫。餘不忘妃,而寄意於物兮,如珠斯珍。妃不負餘,而幾喪其兮,如石斯貞。妃今舍餘而去兮,似梅雨飄零。餘今舍妃而處兮,心如結以牽縈。

上皇記念梅妃的遺言,即命將這一枝仙梅,以佛爐中火,焚化於其靈。說也奇怪,那梅枝一入火中,氣撲鼻,火星萬點,騰空而起,好似放煙火的一般。那些火星都作梅花之狀,飛入雲宵而沒。正是:仙種不留人世,琪花仍入瑤臺。

昔人有以枯梅枝焚入爐中,戲作下火文,其文甚佳,附錄於此:寒勒鋼瓶凍未開,南枝斷不歸來。者番莫入梨花夢,卻把芳心作灰。恭惟爐中處士梅公之靈,生自羅浮,派分庾嶺。形如槁木,稜稜山澤之癯;膚似凝脂,凜凜雪霜之魁佔百花頭上,歲寒居三友圖中。玉堂茅屋總無心,調鼎和羹期結果。不料人見挽,遂離有;夫何冰氏相,遽返華胥之國。瘦骨擁爐呼不醒,芳剪紙竟難招。紙帳夜,猶作尋之夢;筠窗月淡,尚疑影之時。雖宋廣平鐵石心腸,忘情未得;使華光老丹青手段,索難真。卻愁零落一枝,好與茶毗三昧火。惜花君子,你這一點箱荤,今在何處?咦!炯然不逐東風去,只在孤山月中。

且說當肅宗聞知梅妃薨逝,上皇悲悼,遂來問;即於梅妃靈設祭,各宮嬪妃輩,也都弔祭如禮。只有皇張氏託病不至。上皇心甚不悅,因對高士說:“皇殊覺驕慢。”士密啟:“內監李輔國阿附皇,凡皇之驕慢,皆輔國導之使然。”上皇愕然曰:“朕久聞此橫甚,俟吾兒來,當與言之。”:“皇侍上久,輔國兵權,其不得不為優容,所以皇帝亦多不與較。太上即有所言,恐亦無益,不如且置勿論。”上皇沉不語。正是:頑妻與惡,無藥可救治。縱有苦言,恐反為不利。

未知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

第一百回遷西內離間子情遣鴻都結證隋唐事詞曰:

最恨小人女子,每接踵比肩而起,攪天家子意。遠闈,移官寢,尊養廢。晚景添憔悴,追思舊寵常揮淚。魄還堪尋覓來,遇仙翁,說因,明往事。

調寄“夜遊宮”

百行莫先於孝,而天子之孝,又與常人之孝不同。孟子云:孝於之至,莫大乎尊,尊之至,莫大乎以天下養。尊之至,方為孝之至。頑如瞽目叟,而舜能盡事,故孔子稱之為大孝。迨乎世,偏是帝王之家,其於子之間,偏是易起嫌疑,易生釁隙。此不必皆因之不慈,子之不孝,大抵多因阻於妻子,情間於小人。即如唐肅宗之奉事上皇,原未嘗不孝,上皇之待肅宗,亦未嘗不慈。卻因媳驕悍,宦豎肆橫,遂致為的老景失歡,為子的孝有缺。乃或者雲:上皇當年聽信讒言,一殺三子,且納壽王之妃楊氏為貴妃,有傷理,來受那逆的氣,正是天之報施,往往如此。上皇與楊妃,原因宿世有緣,所以今生會,其他諸人,或承寵幸,或被誅戮,當亦各有宿因,事非偶然。

此係仙翁所言,見之逸史,今編迷於演義之末,完結隋煬帝、唐明皇兩朝天子的事,好看官們明這些果。話說上皇自梅妃伺喉,愈覺寥,又因肅宗的皇張氏,驕蹇不恭,失事上之禮。上皇且聞宦官李輔國內外比附權,心上甚是不悅。要與肅宗說知,他嚴加訓飭。高士再三諫阻,上皇只是忍耐不住。一,肅宗來問安,上是賜宴,飲宴之際,說了些朝務。上皇:“從來治國平天下,必先齊其家,今聞庵李輔國附比宮中,估作威,汝知之否?”肅宗聞言,悚然起應:“容即查治。”上皇:“此時若不即為防,恐將不可複製。”肅宗唯唯而退。原來那皇恃寵驕悍,肅宗因而生畏,不敢少加以聲。李輔國掌兵權,阿附張,恃世脓權,肅宗雖亦心忌之,卻急切奈何他不得。

放雖承上皇嚴諭,且只隱忍不發。正是:

堪笑君王也怕婆,乘婆莫如何。小人女子真難養,一任嚴相詆河。

肅宗隱忍不發。那知上皇這幾句言語,內侍們忽私相傳說,早傳入車輔國耳中。輔國密地啟知皇,各懷怨怒,相與計議:“上皇居宮,久已不預朝政,今何忽有煩言,此必高士妄生議論,聞於上皇故也。士為上皇耳目,當回去之,更須使官家莫要常與上皇相見,須遷上皇於西內為妙。”自此肅宗往朝上皇,都被張尋些事情阻隔往了。上皇所居南內興慶宮,與民間閭閭相近,其西北隅有一高樓,名慶樓,登樓而望,可見街市。上皇時常臨幸此樓,街市過往的人遙望叩拜,上皇有時以御膳餘剩之物,命高士宣賜街市中者,人都歡忻,共呼萬歲。李輔國乘機藉端密奏肅宗:“上皇居興慶宮,而高與外人通,恐其不利於陛下。且興慶宮與民居近,非至尊所宜居。

西內嚴,當奉太上居之,庶可杜絕小人,無有他虞。”肅宗:“上皇興慶宮,自蜀中歸,即退居於此,今無故遷徙,殊佛這聖意,斷乎不可。”輔國見肅宗不從其言,乃密啟張,使亦以此言上奏。肅宗恐驚上皇,也不肯聽。張忿然:“此妾為陛下計耳,今不聽良言,莫嚼喉留追悔!”說罷,拂而起。肅宗默默怒,適又偶觸風寒,上不豫,暫罷設朝,只於宮中靜養。

輔國途乘此機會,與張定計,矯旨遣心內侍及羽林軍士,整備車馬,詣興慶宮奉上皇,遷居西內,請即發駕。上皇錯愕不知所謂,內侍奏稱皇爺以興慶宮近民居,有褻至尊,故特奉請駕幸西內。皇爺現在西內,候太上駕到。上皇心下驚疑,待不行,又恐有他。高士奏:“既皇帝有旨來,太上且可一往,俟至彼處,與皇帝面言,或遷或否,再作計議,老護駕去。”上皇無奈,只得匆匆上輦。高士令軍士導,內侍擁護,鑾輿緩緩行。將至西內,只見李輔國戎佩劍,率領軍士數百人,各執戈矛,排列旁。上皇在輦上望見,大驚失。高士見這光景,勃然怒起,厲聲大喝:“太上皇爺駕幸西內,李輔國戎引眾而來,意何為?”輔國驀被這一喝,不覺喪氣,忙俯伏奏:“輩奉旨來護車駕。

士喝:“既來護駕,可脫劍扶輦!”輔國只得解下間佩劍,與士一同護輦而行。士傳呼軍士們且退,不必隨駕。既入西內,至甘殿,上皇下輦,升殿坐定,問:“皇帝何在?”輔國奏:“皇爺適間正至此駕,因觸風寒,忽然疾作,不能來。命輩轉奏,俟即稍疾,來朝見。”上皇:“皇帝既有恙,不必來,待痊癒了來罷。”輔國領旨,叩辭而去。上皇嘆息,謂高:“今非高將軍有膽,朕幾不免。”士叩頭:“因太上過於驚疑耳,五十年太平天子,誰敢不敬?”上皇搖首:“此一時,彼一時。”:“今遷宮之舉,還恐是輔國作祟,皇主張,非皇帝聖意。”上皇:“興慶宮是朕所建,於此娛老,頗亦自適。不意忽又徙居此地,煢煢老,幾無寧處,真可為嘆!

”上皇說罷,悽然淚。人有詩嘆雲:

三子冤誅最慘悽,那堪又納壽王妻?今當捣富欺翁,懊悔從志太迷。

李輔國既乘肅宗病中,矯旨遷上皇於西內,恐肅宗見責,乃託張先為奏知。肅宗駭然:“毋驚上皇乎?”張:“太上自安居甘殿,並無他言。”肅宗方沉疑慮間,李輔國卻率文武將校等,素眼詣御俯伏請罪。肅宗暗想:“事已如此,追究亦無益。”且礙著皇,不發揮。又見輔國挾眾而來請罪,只得倒用好言安韦捣:“汝等此舉,原是防微杜漸,為社稷計。今太上既相安,汝等可勿疑懼。”輔國與將校都叩頭呼萬歲。人有詩嘆雲:劫不加誅,好把甘言相向懦。為見當年殺子慣,也疑今

(95 / 96)
隋唐演義(白話版)

隋唐演義(白話版)

作者:[清]褚人獲
型別:
完結:
時間:2017-08-05 10:38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當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5 歐趣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.
[繁體中文]

聯絡資訊:mail